「上善若水」語出老子的《道德經》,指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,就像水的品性一樣,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。
「水」對老子而言有「七善」:「居善地,心善淵,與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動善時。」 也折射出為人處世的「七智」,做到這七條,方能和水一樣「不爭,幾於道」。
「居善地」意指善人居所如水般順應自然,善於選擇地方。找到合適自己的定位至關重要,因為自己的才能、個性、個人價值觀與社會價值觀是否相容,是我們在選擇人生站位時要重點考慮的問題。
如果沒有認清自我,定了錯誤的或者違背本心的人生目標,則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。
東晉陶淵明放下一句「吾不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」後,便於「悠然見南山」的一片靜景中結廬,開始過上了「心遠地自偏」的生活。他的心靈和深潭一樣清澈平靜,不易受外界環境的干擾與影響。
反觀我們也一樣,要想在物質社會避免受到不良習氣的污染和驚擾,則需保持內心的平和安靜。心靜如水,則能做到「無慾望則靜止,靜止則明朗」。
「與善仁」,對待人因該像水一樣潤澤萬物,即對強者尊重,對弱者理解與嘉許。許多人對強者能保持足夠尊敬,對弱者卻心有輕視;或者對弱者表示親近,對強者卻心存排斥,這不是真正的「仁」。
如果無論強者和弱者,我們都能待之以仁,就可得眾之力,無所不成。
「言善信」指的是說話像水一樣堵止開流,善於遵守信用。商鞅變法曾立木為信,在百姓心裡樹立起了威信,從而使秦國迅速壯大統一中國。
要想在這個社會立足,則需做到「一誠天下動」,並時常謹記「輕諾必寡信」。
「正善治」反映了水海闊天空、把握大勢的氣魄。之所以三國曹操能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,大勝袁紹統一北方,其重要一點就是曹操聽從了謀士許攸的建議後洞察局勢,最後精心謀劃,縱火烏巢,從而徹底扭轉戰局。
想要把自身的能力和管理水平向更高的水平邁進,就必須高屋建瓴,有條不紊地牢牢掌控局勢。
「事善能」指的是處事如水般隨物成形,善於發揮才能。
在做任何事的時候,越是難事就越要將其簡單化和間接化處理,把自己的精力充分地嵌入事中,才能把才能發揮得恰到好處,結果也自然能夠水到渠成。
「動善時」指的是行動如水一樣涸溢隨時,善於順隨天時,懂得把握時機。而至於什麼時候開始行動才合適,則取決於個人的眼光和閱歷。
如果我們的眼光與閱歷不夠,要做到「動善時」就得向有經驗的人請教,這不失為一個好方法。除此之外,抱著與人為善的想法去做,則大業可成。
為人處世應如水。人之所以有能力懸殊、善惡不同、生死之欲,皆在於他是否能體會這「水之七善」,等到這「七善」具備了,那麼就定能做到「夫唯不爭,故無尤」。
下一篇
家庭種養七里香有什麼好處 七里香的風水作用與影響植物都是有靈性的,植物含五星,植物之間以及萬物之間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