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正月初七,傳說是人類的誕辰日,即人的生日,中國民間叫做「人日」、「人日節」或「人勝節」,亦稱「人勝節」、「人慶節」、「人口日」、「人七日」等。作為古老節日,「人日」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。
民俗專家由國慶介紹說,「人日」源於古老的創世神話傳說。上天創造萬物的順序為:正月一日為雞,二日為狗,三日為豬,四日為羊,五日為牛,六日為馬,七日為人。
到了初七,才創造了人。初七即"人日",象徵人類的起源。後來,古人在這一傳說的基礎上,又衍生出一些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,如女媧造人的故事等。這個古老的節日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。
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,魏晉後開始重視。古代人日有戴「人勝」的習俗,人勝是一種頭飾,又叫彩勝,華勝,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、剪綵為人,或鏤金箔為 人來貼屏風,也戴在頭發上。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。唐代之後,更重視這個節日。每至人日,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,又登高大宴群臣。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, 則主一年人口平安,出入順利。

吃麵條的由來
人們在種植小麥過程中逐漸研發出了麵條這一美食,大年初七吃麵條是很多地區的習俗。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是由女媧娘娘而來,女媧補天造人,從大年初一開始,首先捏的不是我們人類,而**,初二是捏的狗,初三是豬,初四是羊,初五是牛,初六是馬,初七才是人,大年初七也被叫做人日,這種先造六畜,七日造人,其實和西方創世紀也有很大的相同之處。
寓意平安長壽
麵條由於獨特的外形和美味受到人們的喜愛,同時麵條也象徵著一個很美好的寓意,大年初七吃麵條也是給自己過生日的意思,這一天是人的生日,作為過了破五的初七,本身就是已經百無禁忌的日子,大家開開心心和平常一樣,對於說話做事已然沒有了過年前幾天的那麼多的講究,正月初七吃麵條也是為了討個好彩頭,在新的一年裡,身體健康、工作順利。
節日吃麵條的風俗
在正月初七這天,在民間還有一些其他的說法,正月初七是小孩日,是小孩子的生日,在這一天吃麵條,又細又長的麵條可以拴住小孩,能夠讓孩子健康的成長,而十七則稱之為大人日,二十七是老人日,逢七都是人的生日,只不過對待的群體不一樣,正月初七吃麵條,不但在新年有好彩頭,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有頗多的說法,而且在正月初七這天,即便是孩子淘氣貪玩,大人也不能生氣,更不能打罵孩子,因為這一天是小孩子的生日,是禁忌打罵孩子的,這些都是正月初七吃麵條的民間習俗和講究。
家庭種養七里香有什麼好處 七里香的風水作用與影響植物都是有靈性的,植物含五星,植物之間以及萬物之間 ...